四川省“50个智能化康复中心”项目持续推动中,前云康为您系统解读
为积极适应四川省人口老龄化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持续提升基层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委办〔2025〕2号)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于2025年3月25日正式印发及组织实施。
一、目标任务
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下达任务“建设50家智能化康复中心”,在地级市主城区和人口规模大的县城,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试点建设智能化康复中心50个,覆盖15个市(州)、30个县(市、区),涉及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乡镇卫生院,以此为基础同步叠加建设残疾人“康复之家”50个。
智能化康复中心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以及其他有康复需求的人群。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智能化康复中心,通过改扩建、设施设备配置,结合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应用,为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康复医疗、疾病诊治、健康评估、健康教育、日间照护等服务,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满足居民就近便捷的康复需求。
2025年10月底,各地要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省级相关部门组建项目评估验收工作组,在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验收工作,并形成验收报告。
二、建设项目
(一)核心内容
智能化康复中心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科、残疾人“康复之家”相关行业规范要求和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1、场地改扩建和功能布局:智能化康复中心实际使用面积(不含住院床位)应不低于200平方米,同时加强环境无障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按需设置物理治疗室(PT,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室)、作业训练室(OT)、言语治疗室(ST)、康复工程室和传统康复治疗室等,设置规范的标识标牌,可独立分区或集约化使用。智能化康复中心应设置不少于10张康复床位,每张床位建筑面积为25-30平方米,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康复病区应设置符合无障碍要求的卫生间及浴室。
2、人员配置及人才培养:智能化康复中心应至少配置3名医师(第一执业地点注册在本机构的医师不得少于2名,且中医、临床(含全科)类别各1名),康复治疗师(士)不少于3人、康复护师(士)不少于2人。通过人才引进、选派骨干人员进修学习、上级医院对口帮扶等方式,充实基层康复服务队伍,提升基层首诊和康复服务能力。
3、设备设施配置及要求:智能化康复中心应根据康复学科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结合辖区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需求,合理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分为基本配置(必配)设备设施和可选配设备设施。智能化康复中心必须配置(必配)设备设施中的评定、物理治疗类,作业治疗类、语言训练类、智能康复港、中医治疗类的所有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选配置的相关设备。
4、服务能力和范围:智能化康复中心应具备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肌骨疾病患者、老年慢病患者、残疾人(含儿童)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的能力。开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肺康复治疗、康复工程、中医治疗、康复护理、心理治疗、文体治疗和社会服务等康复治疗服务,运用不少于2项适宜技术服务。
(二)支持内容
1、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健康管理模式:智能化康复中心要依托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四川省健康档案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生态应用等技术,联通康复专用设备,配置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为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预约就诊、健康咨询、在线签约、健康评估、慢病随访等服务,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成为群众身边的“健康管家”。
2、畅通双向转诊及开展结对帮扶:智能化康复中心要与上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工作机制。上级医疗机构应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纳基层转诊的康复患者;智能化康复中心应统筹资源,做好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管理服务。三级医疗机构和智能化康复中心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原则上,上级结对帮扶医院安排医生赴智能化康复中心开展门诊坐诊、住院查房、老年和残疾人(含儿童)康复技术指导等活动,不少于2人次/周。向智能化康复中心下转患者人数不低于60人/年。
三、资金安排
智能化康复中心财政补助标准为500万元/个,其中:300 万元用于康复中心改扩建、配置基本康复设施设备等,200万元用于配置“上下肢机器人”等智能化康复设备。补助资金由省、市、县三级共同分担,其中:省级补助60%、市级补助20%(对辖区内扩权县和非扩权县执行同一补助比例)、县级补助20%。
四、政策解读及总结
四川省《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是提升基层康复服务体系和能力的关键举措,具体将在智能化设备设施配置升级、信息化和健康管理模式创新建设、康复人才与服务能力协同提升等方面发挥凸显重要价值。
“建设50家智能化康复中心”作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针对各项目单位辖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以及其他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能够就近享受智能化、高质量、精准化的康复服务,提升疗效体验、缩短康复周期、减少跨区域就医负担等。更重要的是,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服务体系和居家康复模块延伸服务链条,能够实际覆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
四川省《智能化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智能化、标准化、体系化为核心,正在推动基层康复服务从“量”到“质”的重要升级,为全国基层医疗体系改革提供“四川样板”。
===============================企业宣传分割线=====================================
成都前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成都前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康养服务智慧化的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全民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智慧健康服务解决方案。公司旗下拥有三大核心品牌:聚典(医)、医号迪(康)、老护亲(养),全面覆盖体检、急诊、门诊、住院、康复、居家照护、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区域医康养一体化、残联区域平台、特殊儿童康复、24小时智能药舱等全场景智慧服务。
前云康以“为全民尽享智慧健康服务而竭尽全力”为使命,秉承“诚信、专业、创新、利他”的价值观,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推动医康养行业的智慧化转型。目前,公司已服务全国1200+用户,涵盖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及社区健康服务平台,赢得了广泛信赖与好评。
未来,前云康将继续深耕医康养服务智慧化领域,以“2035年成为全国医康养服务智慧化**品牌”为愿景,持续创新,优化服务,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地址:成都市双流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心(地铁19号线、8号线交叉口,双机场地铁一线直达)
抖音:老施说医信
热门推荐
更多案例-
2024-12-10
门诊患者服务系统
门诊患者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了鲲鹏的硬件加速引擎等特有能力,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全场景智慧服务。从院前的···
-
2024-03-19
智能陪诊系统
智能陪诊系统是一个集成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它通过移动端应···
-
2024-03-19
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整合了医院已有的信息资源,创建了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
-
2024-03-19
康复信息管理系统
康复信息管理系统 RIMS 是康复医护团队信息化管理好助手,通过精准化的资源管理来协助医护人员轻松获取各项···